电影 · 2002 · 其它 · 剧情片,剧情,传记
这是一部关于一位早逝的电影天才的散文式纪录片,《格列佛最后的旅行》用日记+影像的形式再现了1964-1972年捷克导演帕维尔·祖拉塞克的私人生活,他的情感困扰和动荡的时代背景,帕维尔生前只留下了两部电影和33篇日记,1964年29岁的他刚刚独立拍完一部短片并写了几本出色的电影剧本,一个有天赋的年轻编剧即将要成为导演,然而与妻子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在艺术家过于自我的生活里,那时新浪潮刚刚萌芽不久,卡罗维发利影展吸引了众多世界的目光,一批刚毕业的青年导演也初露锋芒,包括帕维尔在内的许多人都看到了实现个人梦想的机遇。。。68年前后的改革让布拉格迎来了春天,青年人的生活色彩开始丰富,新潮和时尚充满在这座东欧小城里,可帕维尔的生活却逐渐脱离轨道,妻子离她而去,带走了可爱的女儿,而他正困扰于新剧本的创作,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一些想法,甚至觉得自己也许并不适合做这一行。。。 当苏联坦克悍然侵入布拉格时,帕维尔选择了沉默,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走上街头抗议,而是以电影为控诉极权暴力的途径,尽管在《为年轻刽子手的辩护》中这样的主题显得并不是很直白露骨,但事实上隐藏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而这也决定了帕维尔和他的电影的命运,影片只在一座小剧院里放映了两周就被禁,帕维尔连同埃德尔瓦·朔尔姆、杨·南曼奇、乔拉·赫兹等人一起上了捷克秘密警察的黑名单,他的工作室被迫关闭,胶片拷贝被没收,那段时期他彻底放下了电影,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并有了儿子,可谁又知道一个受到禁锢而无法展示自己才华的艺术家心中真正的苦闷呢,十七年后当丝绒革命即将爆发之前,54岁的帕维尔却没能等到重获自由的那一天。 影片由帕维尔的儿子马瑞克扮演父亲,片中贯穿头尾的画外音朗读日记也是由他亲自叙述的,导演马丁·苏黎克用家庭电影的实验性拍摄手法将一个艺术家短暂而悲剧的一生展现在观众眼前,时代是如何影响个人的命运,黑白与彩色交织的画面暗示着帕维尔分离的情感世界,一种是与女儿在一起时的温馨,另一种是陷入孤独和迷惘时的无助,在他的眼中我看到了忧伤,即使与家人相处时他的安静的目光背后依然有着深深的痛苦感,对前妻的愧疚,对女儿的思念依然折磨着他的心灵。摄影机始终跟随着主人公,一点一滴地记录下生活的全部,略带苛砾感的影像构建起一个很私人的空间,但生活毕竟是可以被再现的,而特殊的时代却是很难去复制的,所以影片里还插入了不少真实的纪录影像,将真实的场景与演
电影 · 1988 · 其它 · 爱情片,剧情,爱情
谢尔盖·帕拉杰诺夫,1924年生于前苏联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父母都是亚美尼亚人。从小就显示出他对色彩的敏感和天神一般的绘画天赋。除了绘画,从小他就对电影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1945年,他21岁,求学莫斯科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他进入俄罗斯电影学院(VGIK)导演系学习拍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著名电影学校,为欧洲大陆贡献了大批电影大师。之后成为老师杜甫仁科的助手,杜甫仁科是苏联诗电影的祖先,塔尔科夫斯基和帕拉杰诺夫都得益于他的教诲。 根据俄罗斯作家莱蒙托夫的故事改编。一个游吟诗人在路途上花了一千个白天和黑夜,随时随地尽其所能为人们带来快乐。他的流动的生活方式看似毫无目的,其实不然。他希望在一千个日日夜夜之后,能够挣到足够的钱举办婚礼......如果新娘还在等他的话。 Wandering minstrel Ashik Kerib falls in love with a rich merchant's daughter, but is spurned by her father and forced to roam the world for a thousand and one nights - but not before he's got the daughter to promise not to marry till his return. It's told in typical Paradjanov style, in a series of visually ravishing 'tableaux vivants' overlaid with Turkish and Azerbaijani folksongs.…
解说 · 2015 · 俄罗斯 · 电影解说,剧情,爱情,传记,战争
苏联女学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一次射击游戏中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射击天赋,1941年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参军。帕夫利琴科成长为全苏联最出色的狙击手,同时她被德军视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胁。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并坠入爱河。然而,好景不长,战争过去,厄运却再次降临………